ҳ ҵ Ŀ ˲ ϵ
ҪͶ

TOP

中国现代护理越管越宽
 
  • 编者按:从南丁格尔那盏小马灯照亮无数伤残战士生命的那一刻起,护理就成为呵护人类生命重要而神圣的一项职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已经成为护理工作者所遵循的宗旨,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在过去打针、送药、量体温最基本的“老三样”基础上,护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延伸服务……这些理念不但深入“护”心而且已经在实践中开花结果。护士节前夕,《保健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在护理方面独具特色的医院,形成此文,以飨读者。

    说说说  昏迷不醒也要说

     

     

     

    五一节的前一天,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病房显得有些空。有不少病人赶在节前出院,平日里拥挤的病房这时空出不少床位来。创伤骨科护士长王素珍原本就爽朗洪亮的声音在这样相对安静的病房里就更显得“抓人耳朵”。

      “我们用兔子做试验,把兔子分成两组,骨折以后,一组吸烟,一组不吸烟。吸烟的一组伤口不容易愈合,感染的情况很多;不吸烟的一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王素珍劝阻小腿骨折的病人刘立荣。刘立荣的烟瘾很大,“每天大概要抽两包烟”。

      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每间病房的门口都有一块牌子,其中一项清楚地写着责任护士的名字。王素珍介绍,责任护士制度在创伤骨科已经实行十年时间了,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服务。

      整体护理不仅仅指的是全方位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工作,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王素珍介绍,和其他科室的病人不同,创伤骨科的病人往往是突然受到伤害,他们在心理上大多准备不足。到病房后,因为对环境、病情等不了解,有些病人容易情绪激动或是产生抑郁的心理。根据这些特点,创伤骨科的护士们特别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尽早进入状态。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与病人的沟通就非常重要。病人对护士随叫随到的工作态度很是满意,护士长王素珍快言快语的性格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手头多忙,王素珍总要和病人聊上几句,询问病人恢复情况,说说安慰的话。刘立荣虽然曾因为在病房抽烟被“没收”打火机,不过,他对王护士长的工作和态度却是非常认同。在工作中摔伤右胳膊的病人孙燕更是评价“王护士长的声音能让病人的痛苦减轻”。既要做好手头的工作,又要“喋喋不休”地和病人说话,虽然很累,但王素珍觉得这很重要。“和病人沟通好了,解释到位,让病人知道是怎么回事、知道怎么治疗和康复,病人才会配合你的工作,才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这几天,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里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比较多。不过,医护人员并没有忽略和这些病人的沟通。特别是护士,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她们都会看清病床前记录病人个人资料的卡片,轻声呼唤他们的名字,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适时和他们说说话。

      因为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护士和他们的沟通看起来有些不同,护士的关心、询问往往得不到言语的回应。

      “张书芝,现在帮你输液,你先疼一下,一会儿就好。”病房西侧的一张病床前,一位护士正准备给病人张书芝输液。不过,张书芝处于昏迷状态,对护士的话并没有直接的反应。

      护士准备在张书芝的手臂上扎针输液时,病人的胳膊拱了起来。“别动,一会儿就好。你以前输过液吗?别动,把胳膊伸直,能伸直吗?”护士一边操作,一边和张书芝继续“对话”。

      护士刘薇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ICU病房工作五年了,面对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她会和病人简单地聊几句。在为昏迷的病人护理时,刘薇也要叫着病人的名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刘薇介绍,“会和病人多说话,聊聊家常。”和病人聊家常的时间一般在下午,因为上午的时间主要用于治疗、用药等操作。

      神经外科ICU病房的病人陈其钢说,ICU病房的护士很是热情,有时候,他更愿意和护士聊会儿天,而不是和家人。相比和家人交谈,和护士聊天更没有压力。此外,和护士聊天的内容大多和病情康复有关,也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与病人沟通是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呼唤式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丹金秀介绍说,呼唤式护理主要针对的是昏迷的病人。除了在进行每一项操作之前都要“叫病人”之外,呼唤式护理还包括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光线和温度的刺激。

      丹金秀介绍,宣武医院总结出呼唤式护理的方法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呼唤”(即和病人沟通)工作是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

     聊聊聊 当面聊完电话聊

     

     

     

      相比较而言,地坛医院的护理工作似乎走得更“远”一些。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用一根电话线把病人和医院连接起来。20047月份以来,所有在地坛医院住院的患者,出院3天左右都能接到该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打来的问候电话,征求意见和建议,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谈起跟踪服务,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陈征告诉记者,起先他们也没有经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与患者说第一句话。

      在碰到不少“钉子”后,陈征跟大家分析,把服务用语改成:我是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我代表医院问候您,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吩咐,我们将尽力为您做好服务。工作人员使用规范后的服务用语与一位出院的山东患者联系。患者老伴接的电话,老太太在电话里高兴地说你们真好,还惦记着我们,真不愧是首都的医院。得到这样的夸奖,这位工作人员那一整天脸上都是阳光灿烂。

      据记者了解,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患者进行跟踪服务的,在北京的大医院里地坛医院是第一家。目前,该院与3000多名出院患者保持着联系,为他们安排上门治疗、复查挂号、各项检查以及家属体检、注射疫苗等方面的服务。

      作为全国知名的传染病医院,看看地坛医院住院处那厚厚的一沓子等候住院的患者住院单,就知道他们是“卖方市场”。他们为什么还要对已经出院的患者如此礼遇有加呢?

      “这叫做延伸服务,”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陈征如是说,“现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未雨绸缪,与患者建立长期联系,对他们的治疗实行跟踪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增强患者忠诚度,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地坛医院社会服务部还有两人专门负责接受社会来电咨询。专门接听咨询电话的程意和卜志军,每天只要坐到电话前,两部电话就几乎放不下来。

      社会服务部成立之前,预防门诊的日门诊量不过10人次左右,从20047月份医院把预防门诊划归社会服务部后,日门诊量增加到40多人次。

      陈征告诉记者,增加的门诊量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出院患者的亲朋好友,有好多是从北京远郊区县来的,这就是口碑效应。

      陈征说,社会服务部的原则是怎么能方便患者就怎么来。有位先生打电话说周一想来检查打预防针,但要赶在自己上班前,能不能7点钟来打,工作人员马上同意,第二天专门有人提前2小时上班,等这位先生来打疫苗。为了方便上班和上学的群众来预防门诊就诊,社会服务部特意在每周周六上午加开一上午。这个时段的门诊量比平时还大。

      地坛医院病区一位大夫说,只要听到社会服务部打来的电话,心里都要咯噔一下。对患者反映的住院期间的问题,社会服务部都要与责任病区和责任大夫见面,并且要及时给患者满意的回复。

     细细细  从“针头线脑”做起

     

     

     

      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ICU病房,记者注意到护士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的这样一个细节。每对一位病人进行护理操作结束后,护士都会从病床旁柜子上的一个瓶子里挤出一些东西在手上,并涂匀。丹金秀介绍,瓶子里的是快速、免冲的消毒剂。为了避免病人交叉感染,每位护士在对下一位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前都要用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

      实际上,在该病房,这样的“针头线脑”之类的细节还有很多。丹金秀说,现在的护理工作已经越来越细致了。而这些细致的工作,都透着人性化护理的理念。

      积水潭医院的护士张春玲已经工作15年了。在对一位刚入住的病人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她把印有相关内容的彩页发给病人及家属。张春玲说,很多病人刚到病房时,他们的伤势比较急,心思可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病情而不是入院宣教。把印有相关内容的彩页发给病人,他们可以在病房慢慢平静下来后再翻看,作更多的了解。入院介绍的彩页包含的内容很是全面,和病人密切相关的事项,如作息时间、设备的使用方法等,都有详细的介绍。王素珍说,这些服务可以说是护理工作的延伸,也是为了病人更好地康复。

      对创伤骨科的病人而言,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对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年轻的护士张彬说,在护理中,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是她们工作的一大特点。除了对病人直接进行指导外,护士长王素珍正打算把各类病人的功能锻炼方法整理、印刷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不同的病人。这样,“病人出院以后也可以照着练习。”
  • Tags α༭admin
    Сӡ Ͷղ Ƽٱ ر ض
    һƪ(图文)徐健安:科技.. һƪû

    ʡ: : (ûע)
    :
    ڡ:

    Ŀ

    ͼƬ

    Ƽ